澳门电子游艺场_经典炸金花-平台|官网

图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日本强震为中国抗灾提供镜鉴 日本国民表现令人佩服

2011年03月12日 19:53 佚名 点击:[]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刘景洋孙伟丽 许晓青)日本强震引发的海啸波11日夜至12日凌晨陆续抵达中国沿海,所幸有惊无险;发生在一衣带水邻邦的这一超强地震令中国民众感到深切同情和难过,也为中国新五年规划完善巨灾防御体系提供了现实镜鉴。

让中国民众印象深刻的,是日本国民强烈的防灾意识,以及他们在地震发生时高效有序的自救行为。

11日中午日本近海发生强烈地震时,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孟庆峰正在朝日新闻社实习。“刚到日本半年多,这是第一次遭遇强烈地震,非常害怕,”他通过互联网告诉新华社记者。

剧烈的晃动持续了3-5分钟,起初他扶着书架努力想站稳,后被一位日本前辈拉到桌下。这位前辈十分淡定地对他说,“不要乱跑,躲在桌子底下很安全,房子不会塌。”

“大楼里的广播立刻启动,安抚大家并告知不要乱跑,如有受伤及时报告。摇晃刚刚结束,保安出现,逐间办公室询问情况,”孟庆峰描述,“电视立刻启动直播,并随时预报海啸,引导人们就近避难。”

中国电视观众通过新闻直播第一时间收看到发生在日本的这场灾难,在为日本民众祈福的同时,他们也不禁赞叹,日本全国在地震中表现得相当有序和镇静。

画面显示,在日本街头,尽管可以明显看到建筑物起火,但车流、人流秩序井然。近距离画面显示,人们的脸上没有惊恐、慌乱表情,总体上镇定、有序。中国留学生发布的微博图片显示,到街头避险的人们为使交通畅通,统一站在绿化带里,令不少中国网民直呼佩服。

上海的一位网民在微博中写道,我在日本的朋友MSN现场直播,他供职的公司位于30层,震后傍晚时分,虽然附近外卖仍正常营业,但他的日本同事宁可来回爬30层,自觉下楼买便当,以体谅此刻仍在工作的人们。从上到下,在井然有序、心心相印地受灾应灾。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说,日本人看起来并不那么担心,这让很多中国人吃惊,因为在中国人眼中,地震是个大事,并不是一种常态。防震对于日本人来说,和吃饭、喝水、睡觉有同等的地位,因为每天都可能发生。

据介绍,在日本,安全帽会放在公共场所最显眼的地方,地震发生时,人们可按之前反复接受过的防震教育,训练有素地疏散到安全地带。同时,日本的交通、医疗、公共服务等各个部门都有针对地震的一系列配套措施,非常周到、有组织、有步骤。

虽然,中国国情与日本不同,但是,“目前中国的防灾教育的确还很欠缺,”潘怀文说,中国应当把地震教育作为一种必备常识,不要只在灾难发生后才想着该怎么逃生,怎么保护自己。防震应是国民教育一以贯之的事,甚至“每年都要说,每天都要讲”。

从电视画面上看到,地震中,日本高楼大厦摇晃厉害,但受损并不严重。在互联网上,不少中国网民认为,相较地震预报,更重要的是提高建筑物质量,严防“豆腐渣工程”。

潘怀文说,日本建筑的抗震能力在全世界范围内属于最高水平。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建筑速度快,高楼迅速拔地而起,但建筑质量参差不齐,抗震能力较日本存在较大差距。

他建议,“十二五”期间,应对建筑质量采取硬性要求,提高并统一标准,减轻意外灾害带来的伤亡和损失。

另外,建筑物防火也值得考虑。日本地震后,不少地区燃起大火,有的被很快控制。而近年来,中国因火灾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比如央视新楼大火、上海居民楼火灾等。专家认为,如果一旦中国大城市发生巨灾,火灾救援同样是严峻考验。

另一个是核设施安全问题。据新华社记者了解,本次日本近海发生的强烈地震对建设中的中国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没有造成影响。已开工建设的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其土建、安装、设备调试等工作,都在按部就班地正常推进。

中国环保部核安全和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郁祖盛曾到日本考察过核电站。他说,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在核电站抗震设计上有很高标准,遇有地震时,核电站自动保护系统就会启动,使核反应堆立即停运,同时严格控制放射性物质的释放。

最新的报告表明,灾后日本已出现核泄漏。这给中国敲响警钟。中国把发展核能作为今后缓解能源短缺的一个重点。

专家认为,未来中国如何防范核安全风险,已是一个迫切的命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说,日本大地震对核电站的影响尚待评估,但带给我国核电安全发展三个启示,即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在应对地震上比之二代技术更安全,从国家到核电企业层面都要做好安全预案,各核电站之间应加强应急联动。

日本地震使中国人回忆起汶川、玉树两次大地震,而今年两会期间,云南盈江发生5.8级地震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全国人大代表张兆安建议,中国应在“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防灾减灾目标。

许多专家还提到,应该加强对地震预测的攻关研究。(参与采写:任沁沁、傅勇涛、罗沙、郑晓奕、倪元锦、傅兴宇)

上一条:日本大地震所告诉我们的 下一条:三个“有点”,走出无动力状态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